苗木市场供过于求 销售遭遇瓶颈

2022-02-10

90年代,苗木行业体系开始形成并且不断完善,伴随着城市化浪潮的兴起、各项政策的扶持,各地对苗木的需求与日俱增。但由于原有的苗木产业规模并不大,市场供小于求,于是价格也水涨船高,苗木人趁着这个机会尝到了苗木交易的甜头。

此外,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调节,越来越多的人嗅到了机会,开始不断涌入苗木行业,苗木人都想着借此机会在行业里大展拳脚,做出一番事业。在高收益的刺激下,苗木行业进入疯狂扩张时期,一时间风头无两。

狂欢下的隐忧

90年代,市场的大量需求确实给苗木人带来了一段红利期,很多苗农不用考虑其他因素,只需要种种苗木便能获得不错收入。但随着竞争者的加入,因为缺乏科学的行业管理,苗木产业开始无序发展,狂欢背后的隐忧已然显露。

随后的几年里,苗木市场供过于求,苗木开始遭遇销售瓶颈,有些苗农选择打折出售,但效果仍然不理想,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毁苗砍苗的情况,苗木产业进入寒冬期。

寻根溯源,笔者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:

1.竞争者盲目涌入。当听说种苗能够挣钱,很多苗农想都没想,就贸然的进入苗木行业,没有做整体生产销售规划,也没有相关的行业经验,当大量供给者涌入,苗农利益势必会被挤占。

2.规模小且分散。大部分苗农都是单打独斗,没有形成产业规模,但又受限于自身资金实力,很难在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。

3.技术薄弱,品种单一。由于那会儿我国在苗木种植上的技术比较薄弱,所以在市面上能看到的品种不是很多,也就那几类。当市场出现新的需求,原有苗木不再被青睐时,苗农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。

4.信息闭塞,供求关系不平衡。虽然说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有自己调节的功能,但存在一定的滞后性。当你听说哪种苗木很赚钱时,可能市场上已经开始有相关的同类产品出现了。加上信息相对现在来说比较闭塞,苗木到外地不是很现实,只能在本地线下进行销售,这也导致了有的地方需要苗木,有的地方苗木却销售不出去的情况出现。

这些问题的叠加,让苗木行业原本百花齐放的局面变成相互倾轧,苗农不仅没赚到钱,反而不断在赔本,苗木行业未来怎么样,谁也不知道


分享